一邊是國內大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動力電池廠商,另一邊是不斷掙扎在價格生死線上的存量玩家。
絕大多數(shù)車廠會根據不同的動力電池品牌,選擇相同的低價方案。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2023年全球市場占有率為36.8%,位居首位,比亞迪緊隨其后,2023年全球市場占有率為15.8%。兩者已經占有超過一半的全球市場。
對于國內二線動力電池廠商如欣旺達動力而言,2023年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僅為1.5%。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操刀產品定價和客戶選擇策略,游走在價格和走量的平衡點上,是專屬于二線廠商的“藝術”。
01以價換量策略正在二線廠商中流行
價格一掉,市場就會亂。
整個2023年,動力電池行業(yè)的“價格戰(zhàn)”策略在市場蔓延,部分二線動力電池廠將鋰電池價格降到每瓦時三毛錢的區(qū)間,虧錢買名聲的情況進而持續(xù)出現(xiàn),再次拉低價格的下限。
據鑫欏鋰電數(shù)據,今年早期,磷酸鐵鋰方形動力電芯均價為0.38元每瓦時,三元方形動力電芯均價為0.475元每瓦時。
車廠則對供應商們更有信心。
盡管零跑汽車的鐵鋰電芯采購價已達0.4元每瓦時,其副總裁曹力仍然表示“動力電池的價格可以壓縮到0.32元每瓦時?!?/p>
超低的價格考驗著二線動力電池廠商的降本策略,稍慢一步也許就要面臨利潤微薄甚至虧損。
但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仍然有一部分廠商從“價格戰(zhàn)”中找到了一線生機,“低價、龍頭車企、有得賺”,三者結合,形成了一個頗有規(guī)律的方法論。
舉例而言,欣旺達動力就已經切入理想汽車和小米車型中。
據36氪汽車近日消息,欣旺達動力已經拿下理想M7、M8以及小米第三款車型的電池定點項目。從今年數(shù)據看,理想汽車已經超越吉利和東風,成為欣旺達第一大客戶。
在當前的國產造車新勢力中,理想和小米都是自帶流量的角色,小米則更是供應鏈領域的“老玩家”。
一方面,欣旺達可以借助理想和小米的品牌效應和C端知名度達成不錯的出貨量,一個穩(wěn)定且爆款的大客戶意味著即使利微,也能靠量達成不錯的盈利。
另一方面,理想和小米也能借助選擇欣旺達等供應商來合理控制成本。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欣旺達在快充技術方面的能力較符合理想M7、M8等車型的胃口,后兩者都將使用快充技術。
早在2022年,欣旺達動力快充技術已經實現(xiàn)量產化并成功上車小鵬G9。到2023年,其閃充技術已迭代至3.0版本,充電峰值達6C,10分鐘即可充至80%SOC。
綜合考慮價格與相關技術的適配,欣旺達動力確實是理想和小米當前的優(yōu)選。
02生存之后,可持續(xù)就成了問題
除了不斷搶占車企市場,整個行業(yè)產能過剩才是促使二線電池廠商以價爭量的重要原因。
自2023年開始,中國動力電池產能明顯過剩。
判斷產能是否過剩的一個重要標準是產能利用率。業(yè)內普遍認為,動力電池比較理想的綜合產能利用率在50%~60%之間。而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yè)創(chuàng)新聯(lián)盟的數(shù)據,2023年我國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從2022年的51.6%降至41%,而到2025年甚至可能降至35%左右。
相比于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手握大量訂單的龍頭公司可以實現(xiàn)技術和規(guī)模化降本,二線動力電池廠商如欣旺達動力更多要考慮的是先生存。
基于此,以價換量成為一個不可避免但卻行之有效的辦法。
但問題在于,要靠這種模式過渡多久,“價格戰(zhàn)”過后,又該如何?
據2023年度財報,欣旺達動力虧損15.6億。而2021與2022年欣旺達動力同樣處于虧損狀態(tài)。連年虧損的二線電池廠商也不只有欣旺達動力一家。
更重要的是,欣旺達在理想和小米的供應鏈會待多久,隨著車市降本加劇,動刀供應鏈是屬于車企的“藝術”,而留給欣旺達的是未來可能更低價的競爭對手。
如何抓住當前的機會建立穩(wěn)定的關系,是一個緊迫的事實。
03從降價到降本
留給二線動力電池廠商緩沖的時間并不多,降價確實能解一時之需,但要想扭虧為盈,最終還是要從短期的降價轉為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產品的性價比。
在短時間無法做到寧德、比亞迪等頭部廠商規(guī)?;当镜那闆r下,把握市場動向,迎合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降本也許是個可行的方向。
諸如在PHEV或快充等車企關注的技術上下功夫,盡早使技術成熟,降低成本,搶占先機。
在此之前,欣旺達也在為理想建立專有生產線,對接特定需求,試圖加深綁定。
二線電池廠商的突圍史就是一部精準選擇過渡手段的策略史,時間的追趕則區(qū)分了各家廠商在平衡“價”與“量”之間的藝術優(yōu)劣。
當然,欣旺達獲得理想、小米的定點項目仍是車企進一步與二線電池廠商合作的好兆頭,但如何進一步脫穎而出,還需自身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