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Windows 10,蘋果的IOS 8.4.1操作系統(tǒng),帶動PC和手機的新一輪升級潮,功能最新、應用最high的各色APP,紛紛涌入眼簾,我們活在了人為的色彩繽紛之中,熱鬧過后才發(fā)現,這些誘惑力極強的體驗,耗去了那么多時光,換來的依然是下一輪升級。
工業(yè)界也不甘寂寞,德國人喊出了自己的工業(yè)4.0概念,企圖引領下一波制造業(yè)潮流。冷靜地想一下,這里面有幾個問題,德國人說到卻難以做到。第一,工業(yè)4.0的技術體系,由機械、電子和軟件構成。德國的強項在于機械制造,而電子和軟件,沒有幾個國際領先的企業(yè),僅靠西門子孤單苦撐。第二,M2M機器對機器,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統(tǒng),這兩塊德國也不弱,應用也較為全面,形成了工業(yè)4.0強大的物質基礎??傻聡诨ヂ摼W的標準、軟件技術、系統(tǒng)上,只有SAP等少數企業(yè),在一些行業(yè)發(fā)揮著引領的作用。若以世界格局作大背景,就有點小兒科了。第三,德國的未來科技研究與實踐,遠落后于美國,無法支撐工業(yè)4.0這個宏偉的計劃。這么說吧,沒有美國的思想、軟件和創(chuàng)新體系,沒有日本的電子、生產管理與核心技術,德國一家無法玩得動工業(yè)4.0這個超級戰(zhàn)車的。
那么,德國人為何如此高調提倡工業(yè)4.0呢?找出路。發(fā)達國家中,只有德國的制造業(yè)GDP占比超過25%,制造業(yè)左右了德國的興衰,而德國的興衰又牽涉到歐盟的進退(德語區(qū)的奧地利也相似,可經濟體量小,對世界制造業(yè)格局影響甚弱)。本著就業(yè)和經濟穩(wěn)定,美國等發(fā)達國家正在興起高端制造業(yè)回歸的浪頭,這對德國的高端制造威脅很大。而中國等中等發(fā)達國家的崛起,也在吞噬德國企業(yè)占優(yōu)的塔基市場。更有,從全球的教育、文化、人口、市場總量、創(chuàng)新等綜合要素看,德國在全球的話語權日漸弱小。憋了許久,德國政府與企業(yè)終于搞出了一個挺嚇唬人的工業(yè)4.0“紙老虎”。
從概念上看,工業(yè)4.0夸大了,可視為工業(yè)2.0,頂多戴上工業(yè)3.0的高帽子。蒸汽機、電氣和自動化,這三代工業(yè)技術可以劃歸為一代,為什么?因為技術上的進步是逐步累積的,沒有顛覆的戲劇化效應。只不過,燃煤技術進步了,而且,能源的多樣性增加了,視覺上感知到的變化,遠大于技術內涵的變革。說的準確一點,蒸汽機、電氣和自動化,其目的都一樣:替代人,用更強大的機器動力代替人的肌肉力量,人類活動的節(jié)奏與空間變得更開闊了。
現在,智能化來臨,設備與設備、工廠與工廠、行業(yè)與行業(yè)、國家與國家之間,依靠互聯網的統(tǒng)一平臺,借用信息化的及時溝通和分享,可以有效調配全球資源,以更小的投入,產生更大的產出,依然是經濟學最經典的那一套做法。一方面,人類盤算著如何從中得到更多的福利,把人從機械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發(fā)揮人應有的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我們卻面臨如何避開失業(yè)等災禍,防止新一代勒德分子的怨恨海量般積聚。這,仿佛一場左手與右手搏擊的大戰(zhàn)斗。
從實踐上看,人與世界的關系,依然停留在索取的層次:投入更少,得到更多、更好的產出。大規(guī)模生產,在降低產品價格的同時,不斷提高產品與服務的品質,普通人得到了之前幾十年富人的享受,這是人性尊嚴的跨越式發(fā)展。這里面,技術、資本、工藝、流水線、精益管理,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經濟增長和民生進步的核心驅動力量。即使中國這個發(fā)展中國家,我們的幸福與痛苦,只有很少的部分與物質相關,更多的在于物質獲取和分配體制。工業(yè)4.0的超級物質生成機器,對于公平、公正和公義,雖有明顯的助推力,可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從思想上講,工業(yè)4.0沒有觸及到技術進步與就業(yè)充足這對矛盾體的解決。很多國家的教育水平,無法跟上技術進步的速度,造成了機器替代人的一幕幕悲劇。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產生更高的生產率、GDP和財富,卻越來越落入到資本、企業(yè)家和高技能人士的口袋。技術進步越快,社會收入的差距就越大,而若強行幫助弱勢群體,又會造成社會懶惰、貪欲與敗壞的習氣。顯然,工業(yè)4.0的概念,沒有提出以普通人就業(yè)與尊嚴為中心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對于德國這樣高水平勞動力占優(yōu)的國度,也許傷害不大,可對于眾多的不發(fā)達國度,工業(yè)4.0會不會是一場摧毀工業(yè)與民生基礎的閃電戰(zhàn)?
制造業(yè)的利潤太薄了,資本、人才和社會關注度,遠不如人工智能、信息科技行業(yè)那么熱。于是,制造業(yè)也在尋思如何用新技術改造自己,提高盈利能力,并獲得資本的青睞。上了幾條工業(yè)機器人的生產線,多了一套信息自動處理的管理軟件,涉足了B2B或B2C電商領域,就高聲疾呼自己進入了工業(yè)4.0的新世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
若以工業(yè)4.0的劃分方式,我們眾多企業(yè)還處在2.0與3.0的邊緣,就算工業(yè)2.5吧。那么,我們如何從2.5喜大普奔到4.0呢?第一步,廣泛應用嵌入式系統(tǒng),每一臺機器、每一個系統(tǒng),都有智能的腦袋在執(zhí)行生產和管理指令。這筆費用恐怕少說也得數萬億元,需要我們勒緊幾十年的褲腰帶才能付清投入費用,誰會干呢?第二步,引入自動化管理系統(tǒng),改造現有的管理方式、決策機制和社會分工體系,這可是一場全社會的大運動,誰有這么大的決心和耐心呢?第三步,形成全球接受的軟件與硬件標準,這樣才能在國內與國際產能中,發(fā)揮產業(yè)與區(qū)域的大協(xié)同效應,這得需要多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呢?
工業(yè)4.0,別管真假,要想動起來并非易事。它需要龐大的金融力量、技術先進性、產業(yè)話語權、文化主導力,這四個方面,美國最有實力,為何不發(fā)出工業(yè)4.0的吶喊呢?制造業(yè)只有美國GDP的10%左右,即使大力度回歸,也頂多上升到12%左右,不足以改變美國的經濟內在質量和外在格局。而且,美國牢牢地掌握了軟件系統(tǒng)、創(chuàng)新機制的權柄,等著其他國家踐行工業(yè)4.0,然后他們在大肆謀利的同時伺機趕超。
我們要不要跟進呢?心動,暫不急于行動,更不要亂動。工業(yè)4.0,除了對技術、設備、系統(tǒng)有很高的要求,還對教育和文化提出了極高的期待。它需要這樣一種教育體系,培養(yǎng)出一大批精通一門技術,通曉跨學科領域,具備良好的藝術和文學素養(yǎng),并展現出較高的領導力和管理能力的“全才”。我們的考分式教育體系,至少需要幾代人的艱苦改造,才有機會源源不斷地培育出這樣的人才。沒有這樣的全才,就是給你工業(yè)4.0所需的全部軟硬件,也無法解決人才、效率、就業(yè)與平等的大問題。
那我們就坐等工業(yè)4.0機會在眼前消失嗎?也不至于這么灰心,少說些時髦的概念,多去做好眼前的事情。對于標準化產品為主的制造企業(yè)而言,還是扎扎實實地抓好流程管理、工藝改進、品質控制與產品設計,做好工業(yè)2.0的基本功,一步步地邁向工業(yè)3.0,這不但不丟人,還能解決眾多的就業(yè)問題。工業(yè)2.0,匠人精神首當其中。
而對于倉儲物流、高端制造等企業(yè),必須跟上工業(yè)3.0的步伐,瞄準4.0這個大目標,在內部的自動化流程設計與應用,外部產業(yè)鏈的信息化對接與戰(zhàn)略化合作方面,實實在在地進行一番戰(zhàn)略、流程、組織與管理的改造。技術和設備,有人才能用活起來,而人的效能則有背后的組織決定的。
我們的眼光,要越過技術概念的狹隘視界,通覽產業(yè)格局、組織管理與戰(zhàn)略取舍的大宇宙。13億人、60多萬億GDP,這么大的一盤棋,多上幾個工業(yè)4.0的車馬炮,只會解我們的一時之渴,無法成就我們的贏棋的內生能力。立足于工業(yè)品2.0與3.0的基礎制造,埋頭于營造工業(yè)4.0所需要的創(chuàng)新機制、教育體系和創(chuàng)新文化環(huán)境,我們這一代人開好局,接力棒穩(wěn)穩(wěn)地一代代傳遞著。無論制造業(yè)蹦出5.0還是10.0的新概念,我們都能以東方人的智慧、西方人的技術和管理的融合姿態(tài),定然傲立潮頭,造福世人。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