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獲悉,歐盟委員會已經正式接受中國機電商會和包括無錫尚德、賽維LDK、英利、天合光能、晶科等在內的94家光伏企業(yè)價格承諾申請,該價格承諾將于明日生效。與此同時,有外媒報道稱,歐盟表示中國已經同意展開磋商,以結束對歐洲葡萄酒的反傾銷調查。至此,聲勢浩大的中歐貿易戰(zhàn)似乎即將結束。
歐委會發(fā)布公告稱,從明日起,94家承諾企業(yè)按照價格承諾協(xié)議要求對歐盟出口硅片、電池、組件可免征反傾銷稅。而其他未承諾企業(yè)對歐盟出口上述產品將被征收47.6%(非承諾的應訴企業(yè))或67.9%(非應訴企業(yè))的反傾銷稅。據歐盟貿易委員卡洛·德古赫特介紹說,“那些沒有參與承諾而可能面臨高額關稅的出口商占目前中國出口的30%”。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秘書長孫廣彬表示,隨著歐委會正式批準“價格承諾”方案,“上述94家光伏企業(yè)將擺脫反傾銷稅的限制,至此,中歐間的這場光伏之戰(zhàn)也告一段落”。另據他介紹,這90余家企業(yè)類型比較雜,生產各種光伏產品,規(guī)模大小也不盡相同。
記者另從公開資料看到,無錫尚德、賽維LDK、英利、天合光能、晶科等光伏界大佬均出現(xiàn)在了“免稅”榜單上。
據知情人士分析,之所以部分光伏企業(yè)沒有授權機電商會參與價格承諾申請,主要因“他們對歐盟雙反不抱信心,對結果看得過于悲觀。然而,也正是這一次放棄,使他們將承受高額的關稅,有的企業(yè)很可能因為失去市場而走向破產”。
據了解,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起于去年7月,以德國SolarWorld為首的歐洲光伏制造商聯(lián)盟向歐盟委員會正式提交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的申請。今年6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歐盟將從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妥協(xié)方案,屆時反傾銷平均稅率將升至47.6%。慶幸的是,經過兩個多月的激烈博弈,中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終以“達成價格承諾”做結。
對于上述94家企業(yè)而言,壓在他心頭一年多的石頭終于落了地,很多光伏巨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看到上述結果時都很激動,并感嘆“終于保住了最大的市場”。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光伏產品近六成輸往歐洲。
然而,這一次“雙反”大戰(zhàn)也著實讓企業(yè)們長了教訓:要分散市場。目前,很多企業(yè)都在積極向新興市場進軍,而國內也成了他們互相爭搶的大蛋糕。英利集團日前提出了“向下游電站發(fā)展”的戰(zhàn)略轉型方向。“2013-2017年,公司將大力推進電站建設,重點在云南、廣西、廣東、海南、河北、河南等地開發(fā)地面電站,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分布式光伏發(fā)電建設。”英利媒體負責人介紹說。為此,今日英利將舉行“誓師大會”,“以決戰(zhàn)下游市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另一反”,去年末啟動的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補貼調查,日前有消息稱,此調查還在進行當中,預計本月將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