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頻道

娓娓工業(yè)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傳動網 > 技術頻道 > 技術百科 > 變分自編碼器VAE:原來是這么一回事

變分自編碼器VAE:原來是這么一回事

時間:2018-06-15 16:30:01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其實真正的VAE,跟很多教程說的的還真不大一樣,很多教程寫了一大通,都沒有把模型的要點寫出來。于是寫了這篇東西,希望通過下面的文字,能把VAE初步講清楚。

過去雖然沒有細看,但印象里一直覺得變分自編碼器(VariationalAuto-Encoder,VAE)是個好東西。趁著最近看概率圖模型的三分鐘熱度,我決定也爭取把VAE搞懂。

于是乎照樣翻了網上很多資料,無一例外發(fā)現都很含糊,主要的感覺是公式寫了一大通,還是迷迷糊糊的,最后好不容易覺得看懂了,再去看看實現的代碼,又感覺實現代碼跟理論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終于,東拼西湊再加上我這段時間對概率模型的一些積累,并反復對比原論文Auto-EncodingVariationalBayes,最后我覺得我應該是想明白了。

其實真正的VAE,跟很多教程說的的還真不大一樣,很多教程寫了一大通,都沒有把模型的要點寫出來。于是寫了這篇東西,希望通過下面的文字,能把VAE初步講清楚。

分布變換

通常我們會拿VAE跟GAN比較,的確,它們兩個的目標基本是一致的——希望構建一個從隱變量Z生成目標數據X的模型,但是實現上有所不同。

更準確地講,它們是假設了服從某些常見的分布(比如正態(tài)分布或均勻分布),然后希望訓練一個模型X=g(Z),這個模型能夠將原來的概率分布映射到訓練集的概率分布,也就是說,它們的目的都是進行分布之間的變換。

生成模型的難題就是判斷生成分布與真實分布的相似度,因為我們只知道兩者的采樣結果,不知道它們的分布表達式。

那現在假設服從標準的正態(tài)分布,那么我就可以從中采樣得到若干個Z1,Z2,…,Zn,然后對它做變換得到X?1=g(Z1),X?2=g(Z2),…,X?n=g(Zn),我們怎么判斷這個通過f構造出來的數據集,它的分布跟我們目標的數據集分布是不是一樣的呢?

有讀者說不是有KL散度嗎?當然不行,因為KL散度是根據兩個概率分布的表達式來算它們的相似度的,然而目前我們并不知道它們的概率分布的表達式。

我們只有一批從構造的分布采樣而來的數據{X?1,X?2,…,X?n},還有一批從真實的分布采樣而來的數據{X1,X2,…,Xn}(也就是我們希望生成的訓練集)。我們只有樣本本身,沒有分布表達式,當然也就沒有方法算KL散度。

雖然遇到困難,但還是要想辦法解決的。GAN的思路很直接粗獷:既然沒有合適的度量,那我干脆把這個度量也用神經網絡訓練出來吧。

就這樣,WGAN就誕生了,詳細過程請參考互懟的藝術:從零直達WGAN-GP。而VAE則使用了一個精致迂回的技巧。

VAE慢談

這一部分我們先回顧一般教程是怎么介紹VAE的,然后再探究有什么問題,接著就自然地發(fā)現了VAE真正的面目。

經典回顧

首先我們有一批數據樣本{X1,…,Xn},其整體用X來描述,我們本想根據{X1,…,Xn}得到X的分布p(X),如果能得到的話,那我直接根據p(X)來采樣,就可以得到所有可能的X了(包括{X1,…,Xn}以外的),這是一個終極理想的生成模型了。

當然,這個理想很難實現,于是我們將分布改一改:

這里我們就不區(qū)分求和還是求積分了,意思對了就行。此時p(X|Z)就描述了一個由Z來生成X的模型,而我們假設Z服從標準正態(tài)分布,也就是p(Z)=N(0,I)。如果這個理想能實現,那么我們就可以先從標準正態(tài)分布中采樣一個Z,然后根據Z來算一個X,也是一個很棒的生成模型。

接下來就是結合自編碼器來實現重構,保證有效信息沒有丟失,再加上一系列的推導,最后把模型實現。框架的示意圖如下:

▲VAE的傳統理解

看出了什么問題了嗎?如果像這個圖的話,我們其實完全不清楚:究竟經過重新采樣出來的Zk,是不是還對應著原來的Xk,所以我們如果直接最小化D(X?k,Xk)^2(這里D代表某種距離函數)是很不科學的,而事實上你看代碼也會發(fā)現根本不是這樣實現的。

也就是說,很多教程說了一大通頭頭是道的話,然后寫代碼時卻不是按照所寫的文字來寫,可是他們也不覺得這樣會有矛盾。

VAE初現

其實,在整個VAE模型中,我們并沒有去使用p(Z)(先驗分布)是正態(tài)分布的假設,我們用的是假設p(Z|X)(后驗分布)是正態(tài)分布。

具體來說,給定一個真實樣本Xk,我們假設存在一個專屬于Xk的分布p(Z|Xk)(學名叫后驗分布),并進一步假設這個分布是(獨立的、多元的)正態(tài)分布。

為什么要強調“專屬”呢?因為我們后面要訓練一個生成器X=g(Z),希望能夠把從分布p(Z|Xk)采樣出來的一個Zk還原為Xk。

如果假設p(Z)是正態(tài)分布,然后從p(Z)中采樣一個Z,那么我們怎么知道這個Z對應于哪個真實的X呢?現在p(Z|Xk)專屬于Xk,我們有理由說從這個分布采樣出來的Z應該要還原到Xk中去。

事實上,在論文Auto-Encoding Variational Bayes的應用部分,也特別強調了這一點:

In this case, we can let the variational approximate posterior be a multivariate Gaussian with a diagonal covariance structure:

論文中的式(9)是實現整個模型的關鍵,不知道為什么很多教程在介紹VAE時都沒有把它凸顯出來。盡管論文也提到p(Z)是標準正態(tài)分布,然而那其實并不是本質重要的。

再次強調,這時候每一個Xk都配上了一個專屬的正態(tài)分布,才方便后面的生成器做還原。但這樣有多少個X就有多少個正態(tài)分布了。我們知道正態(tài)分布有兩組參數:均值μ和方差σ^2(多元的話,它們都是向量)。

那我怎么找出專屬于Xk的正態(tài)分布p(Z|Xk)的均值和方差呢?好像并沒有什么直接的思路。

那好吧,我就用神經網絡來擬合出來。這就是神經網絡時代的哲學:難算的我們都用神經網絡來擬合,在WGAN那里我們已經體驗過一次了,現在再次體驗到了。

于是我們構建兩個神經網絡μk=f1(Xk),logσ^2=f2(Xk)來算它們了。我們選擇擬合logσ^2而不是直接擬合σ^2,是因為σ^2總是非負的,需要加激活函數處理,而擬合logσ^2不需要加激活函數,因為它可正可負。

到這里,我能知道專屬于Xk的均值和方差了,也就知道它的正態(tài)分布長什么樣了,然后從這個專屬分布中采樣一個Zk出來,然后經過一個生成器得到X?k=g(Zk)。

現在我們可以放心地最小化D(X?k,Xk)^2,因為Zk是從專屬Xk的分布中采樣出來的,這個生成器應該要把開始的Xk還原回來。于是可以畫出VAE的示意圖:

事實上,VAE是為每個樣本構造專屬的正態(tài)分布,然后采樣來重構。

分布標準化

讓我們來思考一下,根據上圖的訓練過程,最終會得到什么結果。

首先,我們希望重構X,也就是最小化D(X?k,Xk)^2,但是這個重構過程受到噪聲的影響,因為Zk是通過重新采樣過的,不是直接由encoder算出來的。

顯然噪聲會增加重構的難度,不過好在這個噪聲強度(也就是方差)通過一個神經網絡算出來的,所以最終模型為了重構得更好,肯定會想盡辦法讓方差為0。

而方差為0的話,也就沒有隨機性了,所以不管怎么采樣其實都只是得到確定的結果(也就是均值),只擬合一個當然比擬合多個要容易,而均值是通過另外一個神經網絡算出來的。

說白了,模型會慢慢退化成普通的AutoEncoder,噪聲不再起作用。

這樣不就白費力氣了嗎?說好的生成模型呢?

別急別急,其實VAE還讓所有的p(Z|X)都向標準正態(tài)分布看齊,這樣就防止了噪聲為零,同時保證了模型具有生成能力。

怎么理解“保證了生成能力”呢?如果所有的p(Z|X)都很接近標準正態(tài)分布N(0,I),那么根據定義:

這樣我們就能達到我們的先驗假設:p(Z)是標準正態(tài)分布。然后我們就可以放心地從N(0,I)中采樣來生成圖像了。

為了使模型具有生成能力,VAE要求每個p(Z_X)都向正態(tài)分布看齊。

那怎么讓所有的p(Z|X)都向N(0,I)看齊呢?如果沒有外部知識的話,其實最直接的方法應該是在重構誤差的基礎上中加入額外的loss:

因為它們分別代表了均值μk和方差的對數logσ^2,達到N(0,I)就是希望二者盡量接近于0了。不過,這又會面臨著這兩個損失的比例要怎么選取的問題,選取得不好,生成的圖像會比較模糊。

所以,原論文直接算了一般(各分量獨立的)正態(tài)分布與標準正態(tài)分布的KL散度KL(N(μ,σ^2)‖N(0,I))作為這個額外的loss,計算結果為:

這里的d是隱變量Z的維度,而μ(i)和σ_{(i)}^{2}分別代表一般正態(tài)分布的均值向量和方差向量的第i個分量。直接用這個式子做補充loss,就不用考慮均值損失和方差損失的相對比例問題了。

顯然,這個loss也可以分兩部分理解:

推導

由于我們考慮的是各分量獨立的多元正態(tài)分布,因此只需要推導一元正態(tài)分布的情形即可,根據定義我們可以寫出:

整個結果分為三項積分,第一項實際上就是?logσ^2乘以概率密度的積分(也就是1),所以結果是?logσ^2;第二項實際是正態(tài)分布的二階矩,熟悉正態(tài)分布的朋友應該都清楚正態(tài)分布的二階矩為μ^2+σ^2;而根據定義,第三項實際上就是“-方差除以方差=-1”。所以總結果就是:

重參數技巧

最后是實現模型的一個技巧,英文名是ReparameterizationTrick,我這里叫它做重參數吧。

▲重參數技巧

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要從p(Z|Xk)中采樣一個Zk出來,盡管我們知道了p(Z|Xk)是正態(tài)分布,但是均值方差都是靠模型算出來的,我們要靠這個過程反過來優(yōu)化均值方差的模型,但是“采樣”這個操作是不可導的,而采樣的結果是可導的,于是我們利用了一個事實:

所以,我們將從N(μ,σ^2)采樣變成了從N(μ,σ^2)中采樣,然后通過參數變換得到從N(μ,σ^2)中采樣的結果。這樣一來,“采樣”這個操作就不用參與梯度下降了,改為采樣的結果參與,使得整個模型可訓練了。

具體怎么實現,大家把上述文字對照著代碼看一下,一下子就明白了。

后續(xù)分析

即便把上面的所有內容都搞清楚了,面對VAE,我們可能還存有很多疑問。

本質是什么

VAE的本質是什么?VAE雖然也稱是AE(AutoEncoder)的一種,但它的做法(或者說它對網絡的詮釋)是別具一格的。

在VAE中,它的Encoder有兩個,一個用來計算均值,一個用來計算方差,這已經讓人意外了:Encoder不是用來Encode的,是用來算均值和方差的,這真是大新聞了,還有均值和方差不都是統計量嗎,怎么是用神經網絡來算的?

事實上,我覺得VAE從讓普通人望而生畏的變分和貝葉斯理論出發(fā),最后落地到一個具體的模型中,雖然走了比較長的一段路,但最終的模型其實是很接地氣的。

它本質上就是在我們常規(guī)的自編碼器的基礎上,對encoder的結果(在VAE中對應著計算均值的網絡)加上了“高斯噪聲”,使得結果decoder能夠對噪聲有魯棒性;而那個額外的KLloss(目的是讓均值為0,方差為1),事實上就是相當于對encoder的一個正則項,希望encoder出來的東西均有零均值。

那另外一個encoder(對應著計算方差的網絡)的作用呢?它是用來動態(tài)調節(jié)噪聲的強度的。

直覺上來想,當decoder還沒有訓練好時(重構誤差遠大于KLloss),就會適當降低噪聲(KLloss增加),使得擬合起來容易一些(重構誤差開始下降)。

反之,如果decoder訓練得還不錯時(重構誤差小于KLloss),這時候噪聲就會增加(KLloss減少),使得擬合更加困難了(重構誤差又開始增加),這時候decoder就要想辦法提高它的生成能力了。

▲VAE的本質結構

說白了,重構的過程是希望沒噪聲的,而KLloss則希望有高斯噪聲的,兩者是對立的。所以,VAE跟GAN一樣,內部其實是包含了一個對抗的過程,只不過它們兩者是混合起來,共同進化的。

從這個角度看,VAE的思想似乎還高明一些,因為在GAN中,造假者在進化時,鑒別者是安然不動的,反之亦然。當然,這只是一個側面,不能說明VAE就比GAN好。

GAN真正高明的地方是:它連度量都直接訓練出來了,而且這個度量往往比我們人工想的要好(然而GAN本身也有各種問題,這就不展開了)。

正態(tài)分布?

對于p(Z|X)的分布,讀者可能會有疑惑:是不是必須選擇正態(tài)分布?可以選擇均勻分布嗎?

首先,這個本身是一個實驗問題,兩種分布都試一下就知道了。但是從直覺上來講,正態(tài)分布要比均勻分布更加合理,因為正態(tài)分布有兩組獨立的參數:均值和方差,而均勻分布只有一組。

前面我們說,在VAE中,重構跟噪聲是相互對抗的,重構誤差跟噪聲強度是兩個相互對抗的指標,而在改變噪聲強度時原則上需要有保持均值不變的能力,不然我們很難確定重構誤差增大了,究竟是均值變化了(encoder的鍋)還是方差變大了(噪聲的鍋)。

而均勻分布不能做到保持均值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方差,所以正態(tài)分布應該更加合理。

變分在哪里

還有一個有意思(但不大重要)的問題是:VAE叫做“變分自編碼器”,它跟變分法有什么聯系?在VAE的論文和相關解讀中,好像也沒看到變分法的存在?

其實如果讀者已經承認了KL散度的話,那VAE好像真的跟變分沒多大關系了,因為KL散度的定義是:

如果是離散概率分布就要寫成求和,我們要證明:已概率分布p(x)(或固定q(x))的情況下,對于任意的概率分布q(x)(或p(x)),都有KLp(x)‖q(x))≥0,而且只有當p(x)=q(x)時才等于零。

因為KL(p(x)‖q(x))實際上是一個泛函,要對泛函求極值就要用到變分法,當然,這里的變分法只是普通微積分的平行推廣,還沒涉及到真正復雜的變分法。而VAE的變分下界,是直接基于KL散度就得到的。所以直接承認了KL散度的話,就沒有變分的什么事了。

一句話,VAE的名字中“變分”,是因為它的推導過程用到了KL散度及其性質。

條件VAE

最后,因為目前的VAE是無監(jiān)督訓練的,因此很自然想到:如果有標簽數據,那么能不能把標簽信息加進去輔助生成樣本呢?

這個問題的意圖,往往是希望能夠實現控制某個變量來實現生成某一類圖像。當然,這是肯定可以的,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ConditionalVAE,或者叫CVAE(相應地,在GAN中我們也有個CGAN)。

但是,CVAE不是一個特定的模型,而是一類模型,總之就是把標簽信息融入到VAE中的方式有很多,目的也不一樣。這里基于前面的討論,給出一種非常簡單的VAE。

▲一個簡單的CVAE結構

在前面的討論中,我們希望X經過編碼后,Z的分布都具有零均值和單位方差,這個“希望”是通過加入了KLloss來實現的。

如果現在多了類別信息Y,我們可以希望同一個類的樣本都有一個專屬的均值μ^Y(方差不變,還是單位方差),這個μ^Y讓模型自己訓練出來。

這樣的話,有多少個類就有多少個正態(tài)分布,而在生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控制均值來控制生成圖像的類別。

事實上,這樣可能也是在VAE的基礎上加入最少的代碼來實現CVAE的方案了,因為這個“新希望”也只需通過修改KLloss實現:

下圖顯示這個簡單的CVAE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不過因為encoder和decoder都比較簡單(純MLP),所以控制生成的效果不盡完美。

用這個CVAE控制生成數字9,可以發(fā)現生成了多種樣式的9,并且慢慢向7過渡,所以初步觀察這種CVAE是有效的。

更完備的CVAE請讀者自行學習了,最近還出來了CVAE與GAN結合的工作CVAE-GAN:Fine-GrainedImageGenerationthroughAsymmetricTraining,模型套路千變萬化。

標簽:

點贊

分享到:

上一篇:皮爾磁產品在機床行業(yè)的應用

下一篇:無刷直流永磁電動機旋轉原理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m.u63ivq3.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網站簡介|會員服務|聯系方式|幫助信息|版權信息|網站地圖|友情鏈接|法律支持|意見反饋|sitemap

傳動網-工業(yè)自動化與智能制造的全媒體“互聯網+”創(chuàng)新服務平臺

網站客服服務咨詢采購咨詢媒體合作

Chuandong.com Copyright ?2005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奧美大唐廣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 14004826號 | 營業(yè)執(zhí)照證書 |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