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8-13 14:17:02來源:傳動網
熱釋電紅外探測器簡稱熱釋電探測器,是近十年來在熱探測領域得到重要發(fā)展的一種新型熱探測器。據(jù)報道這種探測器可以廣泛地用于輻射溫度測量、紅外光譜測量等領域。
紅外線的輻射波長約0.77~1000pm,紅外輻射的不同波段有不同的應用。從軍事上的紅外線制導導彈、紅外成像夜視儀,到包含高新尖端技術的紅外氣象衛(wèi)星,從工業(yè)上普遍應用的紅外光電計數(shù)器、紅外測溫儀、紅外氣體分析儀,到民用的波動式紅外防盜報警器、人體紅外自動照明開關等,紅外傳感技術已在空間、工農業(yè)、民用等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熱釋電紅外探測器簡稱熱釋電探測器,是近十年來在熱探測領域得到重要發(fā)展的一種新型熱探測器。據(jù)報道這種探測器可以廣泛地用于輻射溫度測量、紅外光譜測量、激光參數(shù)測量、非接觸式溫度測量、T業(yè)過程自動監(jiān)控、安全警戒、紅外攝像與空間技術等方面。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雖然起步晚些,但近年來也有重要研究成果報道,這種探測器和以往常用的測輻射熱計、溫差熱電堆等熱探測器比較,具有以下特點:
頻率特性好。其他熱探測器都是在熱平衡后輸出最大,工作時輻照時間必須大于熱平衡的時間常數(shù)(一般為數(shù)ms至數(shù)十ms)。而熱釋電探測器,是在非熱平衡狀態(tài)下工作的,熱平衡時反而沒有輸出,因此工作時輻照時間必須小于熱平衡時間常數(shù)(一般為0.1~1s)。也就是說它的工作速度不受熱平衡的限制,其頻率的上限主要取決于其等效電容和后續(xù)電路。
在室溫下工作,不需制冷即能獲得很高的靈敏度,可與低溫下高靈敏度的測輻射熱計相媲美。
輸出阻抗是純電容性的,直流阻抗極高。
體積小、重量輕、堅固。
因此,熱釋電探測器是一種很理想的紅外輻射探測器,在熱探測領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1.測量原理
紅外測溫儀的測溫原理是黑體輻射定律。眾所周知,自然界中一切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在不停向外輻射能量,物體向外輻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波長的分布與它的表面溫度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物體的溫度越高,所發(fā)出的紅外輻射能力越強。黑體處于溫度T時,在波長為λ處的單色輻射出度由普朗克公式確定。
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由陶瓷氧化物或壓電晶體元件組成,元件兩個表面做成電極,當傳感器監(jiān)測范圍內溫度有T的變化時,熱釋電效應會在兩個電極上產生電荷,即在兩電極之間產生微弱電壓V。熱釋電探測器檢測到變化的溫度,經光電轉換后,變成一個交流電壓信號供信號處理電路進行處理??捎善绽士斯酵茖С鲚椛潴w溫度的公式:
其中,T1為測目標的溫度;T2為環(huán)境溫度;ε1為被測目標輻射率;ε2為環(huán)境的輻射率;σ為斯忒藩-玻耳茲曼常數(shù),且σ=5.6703×10-8W·m-2·K-4;K為表示探測器的靈敏度,且有
K=R·α·ε·σ1R
其中,R表示揮測器的靈敏度;ε為輻射體的輻射率,定標時一般取1;α為與大氣衰減距離有關的常數(shù)。
2.測溫系統(tǒng)整體設計
紅外測溫儀的系統(tǒng)主要由光學系統(tǒng)、光電轉換、信號處理、顯示輸出等部分組成。光學系統(tǒng)完成視場大小的確定,熱釋電探測器用將聚焦在探測器上的紅外能量轉換成電信號,經過放大、濾波后進行模/數(shù)轉換,并送至單片機進行信號處理,液晶顯示單元顯示出被測目標的溫度值。
3.信號處理電路設計
當光信號經過熱釋電傳感器后,就變?yōu)榻蛔兊拿}沖信號,熱釋電傳感器接收到的人體輻射信號很微弱,只有微伏或納微伏數(shù)量級,故需要放大后才能進行信號處理。
本系統(tǒng)把信號的放大電路分為前置放大電路和后級放大電路進行處理。前置放大器必須是高增益和低噪聲的,高增益是用來把微弱信號放大到一定電平,以便進一步再作處理,低噪聲是為了保持盡可能高的信噪比。
放大電路采用低失調精密運算放大芯片LM358,其內部包括有兩個獨立的、高增益、內部頻率補償?shù)碾p運算放大器,適合于電源電壓范圍很寬的單電源使用,也適用于雙電源工作模式。系統(tǒng)的信號放大電路如圖1所示。
集成運放LM358特點是低失調、低噪聲、低漂移,廣泛用于精密儀器放大器、傳感放大器等場合。紅外傳感信號由LM358的引腳3端口進入放大電路,電容C1用于濾除信號中的直流信號,電路可調電位器Rv1用來對傳感器輸出信號的增益進行調節(jié)。引腳端口將放大后的紅外傳感信號送往信號采集電路單元進行模/數(shù)轉換。
標簽:
上一篇:壓力傳感器和變送器選型指南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m.u63ivq3.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4-11-0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