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地鐵爆炸案進一步證明需加強公共交通體系安全,但預算壓力以及襲擊者背景的難以捉摸,令大城市的安全形勢更為復雜。
交通當局正尋求更有效的方法來監(jiān)控乘客,以防止襲擊事件,但分析人士稱,對于準備同歸于盡的自殺襲擊者,大城市公交體系確實防不勝防。
譬如,1995年東京地鐵沙林毒氣案、2004年馬德里火車連環(huán)爆炸案、2005年倫敦地鐵爆炸案,以及本周導致39人喪生的莫斯科地鐵爆炸案,均表明大城市公交系統(tǒng)面臨的安全風險。
想要在大城市地鐵站和公交車站進行類似機場的安檢,實在是不切實際,這樣人們的正常生活可能陷入停滯。
此外,經(jīng)濟危機導致的預算壓力,以及襲擊者背景日益難以預測,均加大了提前鎖定監(jiān)測目標的難度。
歐洲企業(yè)安全協(xié)會(European Corporate Security Association)秘書長Yvan De Mesmaeker向路透表示,他認為近期很難找到有效保障公共交通安全的解決方案。
“這真是棘手。你不能采用機場安檢措施,因為由此耽誤的時間不堪設想。并且,從技術上說,我們也無法從大規(guī)模人流中輕易識別出非法物質(zhì)?!?/p>
“我們所能做的,無非是效仿以色列,提請人們保持警惕,有信息及時報告。這樣普通民眾就成了安全當局的耳目?!?/p>
安全專家強調(diào),要及時偵測到襲擊并盡可能降低其影響,需重點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技術
保障安全就要建立多層防護。譬如在火車站,要盡量在襲擊者和襲擊目標之間留足時間和空間距離,層層安全屏障就是個例子。
安全專家菲金(Tobias Feakin)說,有了多層安全屏障,當局就能爭取到寶貴時間,鎖定風險并干預。
但要在熙攘人流中偵測爆炸物,確實是個難題。
菲金稱,現(xiàn)在許多探測技術的難題在于,無法應對大批人流同時通過。
現(xiàn)有閉路電視監(jiān)控技術的威力更多用于調(diào)查,而非防止襲擊。這種技術可對普通犯罪分子或低層次武裝分子團體起到威懾作用,但對自殺性襲擊者無效。
菲金說,安全公司正研究如何將閉路電視監(jiān)控系統(tǒng)與人臉識別程序結合,幫助警方實時鎖定被通緝的嫌犯,或監(jiān)測到暗示內(nèi)心緊張的面部表情或身體語言。
英國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教授泰爾(John Tyrer)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新的技術能夠在人流進入火車或公共汽車時探測到爆炸物,但成本高昂。譬如一臺覆蓋進站口走廊的探測儀價格高達10萬英鎊左右(15萬美元)。
*目標識別
另一挑戰(zhàn)是,武裝分子招募的襲擊者呈空前多元化。譬如,有皈依伊斯蘭教的西方女性參加基地組織攻擊西方目標的活動。
以美國近期一宗案件為例,網(wǎng)上化名“圣戰(zhàn)珍”的女子拉羅斯(Colleen LaRose)對同伙稱,作為金發(fā)白人女性,她更容易混在人群中,不會被看成伊斯蘭恐怖分子。
她被控與他人網(wǎng)上密謀暗殺一名瑞典漫畫家。
詹氏恐怖主義和安全監(jiān)控(Jane's Terrorism and Security Monitor)編輯比妮(Jeremy Binnie)說:“我甚至說不好可疑的人看起來是什麼樣的。譬如自殺性襲擊者,記錄顯示他們在動手前并不都是舉止異常、開始出汗或坐立不安。有的人態(tài)度冷靜,呈冥想狀態(tà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