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能減排熱潮下新能源汽車量產需緩行

時間:2009-06-03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大力發(fā)展新能源應用技術可相對減少我國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程度,提高我國能源、經濟安全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對能源需求急劇增長,使得我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高。由于國際石油市場的不穩(wěn)定以及油價波動都將嚴重影響我國的石油供給,對經濟社會造成很大的沖擊。因此,大力發(fā)展新能源應用技術可相對減少我國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程度,提高我國能源、經濟安全。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努力研發(fā)適合本國國情的新能源汽車,我國也相繼出臺了各種相關政策,采用購車補貼的方法,刺激本國的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市場。尤其自2008年奧運會之后,國家相繼進行了燃油稅改革、制定了《汽車產業(yè)調整和振興計劃》,刺激了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   國家政策的傾斜,吸引了大量企業(yè)參與到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中。   去年,國家發(fā)改委公布的第164批《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公告》,更有7款包括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動力的新能源車型。   目前,國內涉足新能源車研發(fā)的企業(yè)超過40家,其中包括六大汽車集團以及奇瑞、吉利、比亞迪等企業(yè)。北京已經成立了新能源汽車聯盟基地,并開始產業(yè)化建設,吉林、重慶等地也開始籌措類似的聯盟和基地。   但根據我國現階段的科技水平和社會經濟條件,談論普及新能源汽車還為時尚早。   自2007年第一款新能源汽車普銳斯登陸中國以來,目前市場共有五六款新能源汽車供消費者選擇,但幾乎每款車都銷量慘淡,新能源汽車似乎陷入了誰先量產誰先死的怪圈。   出現這種現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目前新能源汽車研發(fā)技術還不夠成熟,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由于可替代能源的多樣性,各國新能源汽車研發(fā)的側重點都不盡相同。美國通用側重開發(fā)放氫燃料電池和乙醇發(fā)動機,日本豐田則是以混合動力為先導,而德國大眾則是在柴油車和生物燃料上稱雄。   反觀中國,目前新能源汽車研究的突破口似乎并不明顯。結合中國的國情來看,中國目前難以像歐洲那樣提供充足的高品質柴油(周期性的柴油荒幾乎每年都會出現);氫燃料汽車投入太大、技術復雜,對基礎建設和先期投入太大,目前還無法進行商業(yè)運作;乙醇類汽油發(fā)動機則需要用糧食煉油,似乎又有“車和人搶糧食”的嫌疑。   因此,混合動力似乎是現階段中國普及新能源汽車的最優(yōu)選擇——“革命性”最小,已有的加油站就可以滿足其需要。   不過,中國的混合動力汽車目前也存在技術瓶頸:第一,動力不足,比常規(guī)燃料汽車的承重量小;第二,電池的續(xù)航能力和壽命較短,混合動力汽車的節(jié)能性大幅下降,目前市場上的混合動力汽車一般只能節(jié)能15%至20%,遠低于國家30%的要求;第三,維修、充電、零配件供應等配套設施不完善,很難做到標準化。   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成熟,直接導致價格居高不下,國內普通用戶很難承受。   普銳斯是進入中國市場最早的混合動力車型,可到中國兩年多,累計銷量甚至還未達到3000輛。銷售冷清主要由于其高達30萬元的入市價格,高出同級別傳統(tǒng)汽車甚多。   東風本田思域混合動力思域混合動力也存在同樣問題,售價高出普通思域10萬元左右。只要通過簡單的計算,消費者就不難發(fā)現省下的油錢并不足以抵消巨大的價格差,最終只能“用腳投票”。   再看主要由國家提供補貼的“十城千車”計劃,以武漢為例,此次首批投放的100輛混合動力公交車,每輛成本80萬元,比普通公交車高出約35萬元。而北京預計投放的800 輛混合動力公交車,采用進口鋰電池,價格也比普通公交車貴出50 萬元,而且每3年要更換一次電池組,這另需10 萬元。如此高的價格,即便有國家提供的每輛20萬至26萬元的補貼,余下的部分對地方政府和相關單位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其實,尚未形成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氛圍,是制約了該類汽車中國市場份額的最大因素。   去年,國內大排量豪華車銷量幾乎與油價一同節(jié)節(jié)攀升,寶馬和奔馳的銷量都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中國市場對高價格有著相當強的接受能力。即使同為高價,新能源汽車卻難以使消費者產生自豪感。   發(fā)展新能源汽車具有廣闊的前景,技術不成熟、環(huán)保意識的落后以及政府產業(yè)政策的不健全,決定了其產業(yè)化之路仍然漫長。   車企當務之急并不是急于獲得政府的補貼,而應該是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新能源汽車種類作為重點突破口;而政府也不應該一味靠補貼刺激市場,應加大科研補貼力度并出臺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形成有利于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的社會氛圍。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m.u63ivq3.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