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采購”從管理需求開始

時間:2018-11-02

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

導語:“大采購”從管理需求開始,圍繞需求找到合適的供應商(戰(zhàn)略尋源),圍繞供應商管理好它們的績效(供應績效)。

【中國傳動網(wǎng) 行業(yè)動態(tài)】 “大采購”從管理需求開始,圍繞需求找到合適的供應商(戰(zhàn)略尋源),圍繞供應商管理好它們的績效(供應績效)。要知道,任何職能都有兩個功能:服務功能和監(jiān)督功能。一個職能存在,根本原因其服務功能,即內部或外部客戶有需求,需要這個專業(yè)的職能來滿足。對采購來說,這就是設計、營銷和其他有需求的職能。

在很多“小采購”公司,采購在服務功能上乏善可陳,凸顯出來的就是監(jiān)督功能。而這讓“小采購”更加成為眾矢之的,在企業(yè)里的地位更低。

有位朋友說他們公司做了個調查,看哪個職能部門最不受待見。榮登榜首的當然是財務,因為財務天生擔負很大的監(jiān)督功能(君不見,在財務總監(jiān)的眼里,每個人都是犯罪嫌疑人)。榜眼呢,有點意外,是供應鏈(采購是其主體職能之一)。我想這除了供應鏈沒法有效滿足內部客戶需求外,采購扮演的監(jiān)督者角色應該也是原因之一。

忽視服務功能,采購往往就成為合法合規(guī)的“看門狗”。這從采購職能的匯報線上可見一窺:如果采購職能匯報給負責財務、審計、人事等的副總,可能意味著采購的監(jiān)督功能突出,十有八九是“小采購”,你可要多個心眼,這八成不是你學本事的地方。我到有些非制造企業(yè),就發(fā)現(xiàn)有采購匯報到CFO的情況。顯然,這些企業(yè)把采購當成個花錢的主,沒有意識到采購在管理供應商這一戰(zhàn)略資源。

當然,或許這也是因為這些企業(yè)不缺錢吧——凈利潤都30個點左右了(看清楚了,制造業(yè)的朋友們,是凈利潤,跟你們那12%的毛利比比看),把錢花對,或許比把錢花好更重要吧。前者只需要發(fā)揮監(jiān)督功能,是“小采購”的拿手好戲;后者則需要做“大采購”,包括管理需求、戰(zhàn)略尋源和供應績效管理。

圖1“大采購”從需求管理開始

作為采購職業(yè)人,你是到那些監(jiān)督功能為主,但收入可能更高的“小采購”公司;還是到那些服務功能為主,不過日子可能更艱苦的苦哈哈公司,這可跟是做在自行車上笑,還是坐在寶馬上哭有的一拼啊。

拿英國石油公司(BP)為例,就如圖所示,“大采購”做的就是這三大塊的事:管理需求(需求規(guī)劃)、找到合適的供應商(戰(zhàn)略尋源)和管理總體供應績效(管理供應商)。你能清晰地看到,這是圍繞供應商(戰(zhàn)略尋源和績效管理),從需求管理開始,到滿足需求結束(管理供應績效),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在這個周期里,你根本看不到訂單層面的多少事情。這也容易理解:需求理順了,供應商層面的問題解決了,訂單層面的絕大多數(shù)問題就自然解決了,剩下的可以通過電子商務自動化,例外呢,則由采購員、質檢員、催貨員等處理。

圖2英國石油公司(BP)構建市場導向的“大采購”

對于很多本土企業(yè)來說,采購在管理需求、找供應商(戰(zhàn)略尋源)和管理供應商績效方面都不到位。特別對于大型國企、央企來說,部門壁壘森嚴,采購處于下游,介入需求管理非常有限;供應商績效管理也很不扎實,因為管理粗放,供應商的績效數(shù)據(jù)搜集困難;雖說采購的主要任務是招投標(尋源的一種方式),但也做得乏善可陳。可以說,在向"大采購"的邁進的過程中,國有企業(yè)的路最長,也最艱難。

對于非國有企業(yè)來說,市場生存壓力大,轉化為年復一年的降本指標。采購沒法驅動設計、質量,以推進設計優(yōu)化、流程優(yōu)化來降本,就只有在談判降價上一路走到天黑。在這種情況下,戰(zhàn)略尋源就成了談判降價過程中的籌碼,或者說被談判降價綁架:滿足降本目標的就是——好供應商、“戰(zhàn)略”供應商;滿足不了的就成為淘汰對象,或者威脅淘汰的對象。這注定戰(zhàn)略尋源是扭曲的,難以從全成本的層面來優(yōu)化;也注定了在后續(xù)管理上,供應商的很多績效問題是無解的。用一個公司的質量人員的話說,(在最低價驅動下)采購找到的供應商,都是(質量眼里的)淘汰供應商,你說質量問題、交付問題能解決嗎?

同樣,因為市場壓力大,銷售在非國營企業(yè)天然處于強勢地位,使得采購在需求管理上舉步維艱。在這些企業(yè),采購和供應鏈運營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他們先是被銷售扣做人質:銷售啥單都接,不管從采購和供應鏈運營(成本)的角度來看是否值得做;在與銷售的較量中,幾乎毫無懸念,采購和供應鏈運營沒有贏的希望。迫于壓力,采購和供應鏈運營就只有“死給你看”的份,不計工本地往出做。結果生意是做成了,但沒賺到錢;即使賬面上賺了,都賺進庫存里去了。救火成常態(tài),逐漸地,采購和供應鏈運營也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反正個個都是急單,忙也忙不到哪里去,那我就破罐子破摔,“要貨沒有,要命一條”,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于是采購和供應鏈運營就把銷售扣做人質,公司初創(chuàng)時期的以客戶為中心,逐漸被部門利益所取代,職能之間摩擦不斷。而采購呢,既管不好需求,也管不好供應,注定在“小采購”的泥淖里繼續(xù)打滾。

在技術驅動的公司,上述的博弈也在發(fā)生,不過是把銷售換為設計。這一方面是設計和銷售太強勢,另一方面是采購和供應鏈運營的能力不夠,沒法撐起企業(yè)運營鐵三角的一角。我們知道,企業(yè)運營離不開三件事:(1)研發(fā)設計出好產品;(2)營銷賣個好價錢;(3)供應鏈運營以合適的成本生產出來(采購是供應鏈的主力)。價值的驅動器是營銷和研發(fā),他們設計不出好產品、賣不掉,別的都是白搭。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我寧可選擇設計或營銷主導一個公司,也不會選擇采購和供應鏈運營。為什么?設計和營銷會以銷售額和利潤最大化為驅動,這樣問題多多,因為有成本和庫存的問題沒考量;但如果讓采購和供應鏈運營主導的話,最理想的公司就是只生產一種產品、產品只有一個零件、只有一個客戶和供應商,這樣成本和庫存最優(yōu)。但大家都知道,這樣的公司早就破產了。所以,以營銷和設計為代表的需求端,要和采購與供應鏈運營的供應端平衡。

而這種平衡不能全靠領導重視來建立;采購跟供應鏈要練內功,打鐵先得自身硬,精于本業(yè),給公司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才能贏得營銷和設計的尊重。我訪問過一些私企,采購的負責人大都是老板非常信任的人擔任,有的是跟老板一路打拼上來,老板的支持不可謂不大,而設計、營銷往往是外來的職業(yè)人,但采購還是典型的“小采購”,除了催貨,沒法在平衡供應與需求上增加更多價值,那也就只能繼續(xù)掙扎,在公司扮演三等公民。

解決方案呢,不是老板更多的重視,而是采購要向“大采購”過渡,即管好需求、選好供應商、管好供應商,成為企業(yè)“鐵三角”的有效一角,支持、平衡需求管理,為公司增加更多的價值。

中傳動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ǎng)(m.u63ivq3.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wǎng)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