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植保無人機行業(yè)已經進入精準高效時代,加速行業(yè)競爭和產品成果轉化,推動了植保無人機整個行業(yè)的高速發(fā)展。那么,我們在使用植保無人機同時,應該怎樣打破傳統(tǒng)打藥模式弊端?讓農用無人機走俏農業(yè)市場呢?這是值得深入探討的一個問題。
雖然國家一直大力提倡或政策鼓勵農民們使用機械操作種植,但是目前仍有不少農民還在使用傳統(tǒng)手動背負式噴霧器進行植保作業(yè)。這種20世紀30年代研制的噴霧器其實農藥利用率很低,而且還會出現滴漏、引起農民農藥中毒的風險。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務工,農業(yè)勞動力逐漸遞減,村落里很難再見到青壯年種地現象。對于擁有百畝或者上千畝的種植大戶來說,除了面臨用工成本增加,也會出現有錢也難招到勞動力。
一、施藥器械落后,農藥浪費流失嚴重
中國大部分農民還在使用手動背負式噴霧器,據數據顯示,采用此種藥械在施藥方法得當的情況下,農藥有效附著率也只能達到15%左右,一般情況下農藥有效附著率不到10%。這就意味著大量的藥液被浪費掉,流失到土壤、水體和空氣中。有研究顯示,浪費的農藥中,40%-60%的藥液直接流進了土壤,5%-30%的藥液以極細霧滴形式擴散到了空氣中成漂浮狀態(tài),由此對環(huán)境也造成了嚴重污染。
第二、“鴉片式治療”致農藥殘留超標嚴重
由于噴灑技術落后,大容量粗霧滴噴霧,農藥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為了殺蟲,農民不得不使用農藥反復噴灑,如此一來,便形成了“鴉片式治療”的惡性循環(huán)。蟲子從小泡在“藥罐子”里,莊稼也是從小被“藥”喂大的,農殘超標也就毋庸置疑。
我國的農產品要想進入國際市場,必須符合多項國際指標,其中農藥殘留是一個重要指標。目前基于自定標準而言,我國糧食農藥超標率平均為6.2%,如果同國際標準相比比率還會有所提高。因此,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問題成為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障礙之一。據聯(lián)合國的一份統(tǒng)計資料,我國每年有74億美元的出口商品為此受到不良影響。
第三、生產性中毒時常發(fā)生
中國農民用最落后的方式打農藥,農藥水噴在莊稼上,打藥人又要從莊稼叢中走過,所以可能只需幾分鐘衣服就會全部被農藥水浸濕,而且噴霧器霧化程度差,“跑、冒、滴、漏”問題嚴重,藥液也很容易流到施藥者身上,同時農藥水就漂浮在眼前,尤其在6-9月使用農藥高峰期間,由于天氣炎熱,衣物單薄,生產性中毒經常發(fā)生。
第四、土地流轉對先進植保機械的需求大
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在農村從事農業(yè)生產的勞動力不斷減少,這自然就推高了農業(yè)生產的用工成本。加之進城務工人員的工時費高于農村,使得農業(yè)生產缺乏吸引力,讓農戶不得不提高雇工費來進行農業(yè)生產,但即便這樣,在病蟲害大面積爆發(fā)的時候,種植戶還是會面臨請不到人的困境。
而且如果農產品價格較高,對農戶來說還有盈利空間。如果農產品價格較低,賺不到錢甚至賠錢,很多農戶就會放棄農業(yè)生產。另外,農村土地流轉正在加速推進,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越來越多,對病蟲害防治的需求越來越大,傳統(tǒng)的背負式噴霧器難以適應大面積、突發(fā)性病蟲害防治的需求。
農用無人機能夠為上述問題提供一個完全現代化的解決方案。用無人機進行噴霧施藥,省時省力省藥(一個飛手,一臺載荷20L的農用無人機,一天可打800-1200畝地,節(jié)藥20-30%以上)。還可在短時間內實施群防群控,特別是在連片規(guī)模農場運用過程中,可以及時高效防治病蟲害。同時,使用農用無人機噴灑作業(yè)時,當藥液霧滴從噴灑器噴出時被旋翼的向下氣流加速形成氣霧流,直接增加了藥液霧滴對農作物的穿透性,減少了農藥飄失程度,并且提高靶標作物上藥液沉積和覆蓋率,讓“藥”“水”降下來,治效提上去。
由于采用遠程操縱,減少了人工長時間接觸農藥而產生的中毒。此外,在青壯年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農業(yè)勞動力成本的持續(xù)提高的情況下,農用無人機的發(fā)展,必定對農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