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是視覺模式識別的一個細分問題,也是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通過眼睛獲得視覺信息,而這些信息通過大腦的處理被識別為有意義的概念。于是我們才知道了放在我們面前的是水杯、書本,還是什么別的東西。
而人臉識別系統(tǒng)成功的關鍵在于是否擁有的核心算法,并使識別結果具有實用化的識別率和識別速度。
因此,“人臉識別系統(tǒng)”集成了人工智能、機器識別、機器學習、模型理論、專家系統(tǒng)、視頻圖像處理等多種專業(yè)技術,是生物特征識別的應用。其核心技術的實現,展現了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的轉化。
而隨著深度學習的算法、大數據、云計算,這三個條件成熟,人臉識別技術也迎來了它的拐點,正逐漸出現在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化應用中。據有關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5年,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guī)模的平均復合增長率為15.9%;至2020年,人臉識別市場規(guī)模增速為166.6%,國內人臉識別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000億元。
“刷臉”“虹識”開啟智能生活
目前,在生物識別領域,除了指紋和數字密碼,人臉識別和虹膜識別都是較為成熟的生物識別技術,其識別速度快捷、流暢,且應用廣泛。
不過,受限于其成本因素,虹膜識別在智能機上仍未得到大規(guī)模采用。
作為進的生物識別技術,虹膜識別的誤識率低至百萬分之一,是目前安全性較高的生物識別技術。
所以,目前部分銀行正開始增加虹膜識別驗證,即只有虹膜掃描信息和賬戶信息完全匹配時,客戶才可以獲得資金提取的授權,安全級得到全面升級。
未來,隨著虹膜識別在生產領域和生活領域中的不斷應用,其將取得讓世人震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不僅會拉開全民“刷臉”科技時代的序幕,還將開啟身份識別技術運用的浪潮。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器視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