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柔性圖像讓傳感器變得“柔軟”

時間:2017-04-14

來源:網(wǎng)絡轉載

導語: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從合肥工業(yè)大學獲悉,該校首次制備出大晶粒非層狀結構的硒化鎳薄膜,并成功將其構筑為光探測器陣列

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從合肥工業(yè)大學獲悉,該校首次制備出大晶粒非層狀結構的硒化鎳薄膜,并成功將其構筑為光探測器陣列,為新一代柔性圖像傳感器的研發(fā)提供了新的方法。相關成果日前發(fā)表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先進材料》上。

未來可穿戴智能設備要求圖像傳感器具有柔性,可以彎曲折疊,而目前在數(shù)碼相機中廣泛應用的集成圖像傳感器,由于其硅基底不具有柔性,難以滿足未來需求。而柔性低維材料被認為是硅基底的理想替代者。

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敏教授和陳翌慶教授團隊與韓國成均館大學科研人員合作,提出了一種新的界面限域外延生長方法,成功制備出高質量大晶粒非層狀結構硒化鎳薄膜。課題組通過硒化鎳微米帶陣列的圖形化生長,構筑高性能且均勻性好的光探測器陣列,為柔性圖像傳感器的實現(xiàn)奠定了基礎。

據(jù)介紹,由于這種新型材料薄膜的晶粒達到微米尺度,晶粒間的晶界減少,顯著降低了晶界對載流子的散射,從而大幅提高了光探測器的響應度。實驗結果表明,基于微米尺度晶粒的高質量硒化鎳薄膜所制備的光探測器,每瓦光照可以獲得150安培的電流,其響應度比納米尺度晶粒的薄膜提高了4個量級。

"非層狀結構材料在自然界廣泛存在,但由于其缺乏內在各向異性生長的驅動力,這一結構材料的薄膜生長很難實現(xiàn)。"王敏教授介紹說,這一成果攻克了非層狀結構材料薄膜生長難題,可以應用于更多種類的相關材料。同時,這種材料在光探測器陣列的構筑方法、制備和加工工藝方面與目前廣泛采用的傳統(tǒng)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子學相兼容,更加有利于其實際應用。(記者吳長鋒通訊員周慧)

2017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全面走完"第二步"在2016年相繼完成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后,今年4月中下旬,將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開展貨物運輸補給、推進劑在軌補加、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等多項關鍵技術試驗。【詳細】

6329米!國產水下滑翔機"海翼"刷新世界紀錄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海翼"號深?;铏C,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zhàn)者深淵上完成了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并安全回收,其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為我國深淵科考提供了新的科考手段。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感器頻道

中傳動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ǎng)(m.u63ivq3.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wǎng)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