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8歲的科學家和他的團隊傾其全力,歷經30余年研發(fā);
一套原創(chuàng)性發(fā)明,包涵39件已獲得國內外發(fā)明專利授權的陶瓷太陽能核心技術體系;
一項能夠為目前低迷的建筑市場注入活力,也是迄今國內外已知使用成本最低的太陽能利用技術已經成熟。
9月10日,在山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曹樹梁研究員抱著一大摞國內外發(fā)明專利證書,指著陶瓷太陽能房頂的農居照片說,現在終于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了。
這一天的濟南,秋雨斷斷續(xù)續(xù)地下。“陶瓷太陽能板”實驗房頂下面儲熱水箱顯示的水溫仍然達到58攝氏度。“如果整天艷陽高照,會燒開了。”曹樹梁說。
看上去十分簡單:一面坡斜屋頂上,鋼化玻璃板覆蓋下的黑色陶瓷太陽能板,經由常見的管線連接著儲熱水箱。
就是這套看似簡單的熱水系統(tǒng),去年冬季在山東省巨野縣十幾戶新農居投入使用,整個冬天沒有使用任何輔助能源,室溫達到14攝氏度左右,基本滿足取暖需要,并能夠提供生活熱水。北京昌平區(qū)陽坊鎮(zhèn)中心幼兒園使用的陶瓷太陽能板坡房頂,配合外墻保溫和雙層窗玻璃,今年2月份經過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檢測,室溫達到18到24攝氏度,符合幼兒園使用標準。
新能源的核心是成本。曹樹梁說,目前市面的太陽能集熱器多是玻璃真空管集熱器,以及少數由銅管、鋁板等金屬做成的平板型集熱器,平均價格均在1500元/平方米左右,高昂的成本成為其大規(guī)模推廣的“瓶頸”。陶瓷太陽能板的推出,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據介紹,這種錨樁結構一面坡陶瓷太陽能房頂可以與原房頂共用結構層、保溫層、防水層,其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保溫、隔熱效果好于普通房頂,還可與建筑一體化施工。一般太陽能集熱器的使用壽命不超過15年,而陶瓷太陽能板的使用壽命與建筑物一樣可達50年。
其實,這項技術早在2006年就申請了第一項發(fā)明專利,2010年陶瓷太陽能板就實現工業(yè)化生產。近5年來,圍繞進一步降低安裝成本、提高熱效率和使用可靠性等,曹樹梁和他的科研團隊仍然夜以繼日地攻關,構建了陶瓷太陽能板相關領域的39項國內外發(fā)明專利池。尤其是2012年完成的錨樁結構陶瓷太陽能房頂,把安裝成本降低到原來框架結構的十分之一,為這項技術的低成本、大規(guī)模推廣掃清了道路。
由于這項技術以陶瓷太陽能屋面代替?zhèn)鹘y(tǒng)屋面,以一面坡房頂增加建筑有效面積,幾乎不增加單位建筑面積成本,卻大大提升了建筑價值,這為目前低迷的建筑市場提供了難得的突破途徑。據測算,目前我國農村屋頂面積在100億平方米以上,年新建、翻建率5%,其潛在市場十分可觀。而在城市多層和高層建筑,即使在30層住宅的戶均3平方米屋頂采光面積條件下,陶瓷太陽能板也能為住戶提供生活熱水。此外,這項技術在夏季制冷、沙漠發(fā)電等領域的應用前景亦十分廣闊。
迄今,曹樹梁團隊已經對陶瓷太陽能板的制造技術、生產工藝、安裝結構、成本控制等全面完善,只等有實力的建筑商加盟,使其成為國內外節(jié)能建筑的標準配置。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