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大潮涌來,讓國內整個產業(yè)鏈都看到了光明的前景。作為智能硬件感官的傳感器產業(yè)更是喜不自勝,但是龐大的千億傳感器市場國內傳感器企業(yè)能吃下多少?望洋興嘆之后,我們能夠做些什么?
IC咖啡舉辦的一次“智能硬件與傳感器對接會”活生生的變成了國產傳感器的批斗大會,這次活動的目地是讓智能設備廠商說一說他們對智能硬件里傳感器的要求,然后傳感器廠商再展示一下自己傳感器產品,最終促成上下游之間的合作。但是國產傳感器企業(yè)要么就沒有相關產品,要么就是精度、穩(wěn)定性等性能滿足不了要求。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參加這次會議的智能硬件廠商帶來了很多產品,如云狐時代的三防手機,這個產品集成了重力傳感器、陀螺儀、位置傳感器/接近傳感器、光纖傳感器、氣壓傳感器、NFC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超靈敏觸控傳感器、聲波傳感器、圖像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等等。幾乎集成了所有目前所能想得到的傳感器。但是當被問到這些傳感器的來源時,獲得的答案是飛思卡爾、霍尼韋爾、歐姆龍等等。在幾十家供應商名單里卻沒有一家中國傳感器企業(yè)!
當被問及為什么不適用國產傳感器時,云狐時代的參會人員無奈地表示:“這些產品60%是出口的,對傳感器的要求很高。”言下之意是國產的傳感器的質量得不到認可,用國產傳感器很難說服國外的消費者。經過近30年的發(fā)展國產傳感器的進步大家都看得到,但是基礎能力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弱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扭轉。目前國內傳感器企業(yè)有1800家左右,全球大概6000家左右。占了將近三分之一,傳感器種類也比較齊全了,可是仔細研究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都是跟著別人的腳步走。中高檔傳感器100%的進口,例如:位置傳感器國內還停留在3軸層面,6軸以上全部是國外廠商的產品。在低端傳感器方面,精度做的不夠細。以氣壓傳感器為例,它是四軸飛行器懸停高度的關鍵性器件,它的精度決定飛行器的懸停精度。國外好的氣壓傳感器精度在一米以內,可是國產的做的好的也要在2米以上。
所以不但在高端傳感器方面我們要跟上前進的步伐,在基礎傳感器方面也要下大功夫。不能覺得別人有了我們也有就行了,有也要有最好的。這樣才能有競爭力,才能拿到盛宴的入場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EDA一直是國內的弱項,市場一直被國外巨頭所壟斷。設計工具的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內傳感器發(fā)展(不光是傳感器行業(yè),電子設計的各個行業(yè)都是如此),用著別人的工具,也會很大程度上限制著你必須要跟著別人走。所以想走出自己的路,就必須有自己的“鞋”,EDA工具就是那雙鞋。
另外一個問題是國產傳感器的后續(xù)支持不到位,以飛思卡爾的MMA8452加速度傳感器為例,國內有傳感器廠商的加速度傳感器的精度和靈敏都已經達到MMA8452的水品。可是如果用國產的話,智能硬件廠商還要花時間去開發(fā)傳感器的應用,然后還要進行系統(tǒng)調試,產品開發(fā)周期明顯加長,這對更新周期本來就很短的消費電子類產品來說是致命的硬傷!而如果用飛思卡爾MMA8452,就可以直接使用飛思卡爾成熟的解決方案,大大縮短產品周期。
所以除了硬件方面的核心技術的開發(fā)和攻堅,結合硬件的系統(tǒng)解決方案的完善和提升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SIP是方向
目前傳感器的應用不再局限于提供簡單的環(huán)境參數,還要有自動調零、自校準、自標定等基本功能。在基本功能之外也要承擔原本處理器所承擔的一些任務(為任務日益繁重的處理器減壓),要擁有邏輯判斷和信息處理能力,能夠對被測信號進行信號調理或處理。為了達到這樣的要求,將MCU和傳感器進行整合是傳感器產品發(fā)展的趨勢。
由于傳感器使用的MEMS工藝和MCU制程有差異,想要SOC化,將它們整合到半導體技術上比較困難。相對而言,SIP方案更加可行。然而,傳感器很多的應用場景要求它處在常開狀態(tài)。所以常開狀態(tài)和低功耗之間的矛盾是MCU與傳感器結合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