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務院向社會資本推出80個示范項目到近期多地穩(wěn)增長投資尋求與民資聯(lián)手,投資領域向民資開放力度正在加大。據記者梳理,僅6月,多地向民資開放項目規(guī)模就有逾萬億元。
面對多領域開放項目,民企參與熱情不一:有的對資產優(yōu)劣、如何定價、能否掌握話語權存有疑慮;有的積極布局,期待分一杯羹。業(yè)內人士表示,要想民資進入開放領域取得明顯進展,除政府鼓勵外,還要打破市場門檻、壟斷,讓民資參與具有可操作性,按市場方式經營,保障民資收益。進一步完善法制環(huán)境,加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保障民資合法權益。
多路徑引民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在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重大水電、風電、光伏發(fā)電等清潔能源工程,油氣管網及儲氣設施、現(xiàn)代煤化工和石化產業(yè)基地等方面,首批推出80個符合規(guī)劃布局要求、有利轉型升級的示范項目,面向社會公開招標,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建設營運。
同時,穩(wěn)增長需求促使不少地方密集推出引入民資投資項目。這些項目涉及領域廣、引資金額大。
據記者梳理,6月已有逾萬億元項目向民資開放。陜西6月中旬發(fā)布39個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涉及先行選擇交通、水利、信息基礎設施和天然氣開發(fā)、新能源開發(fā)、文化產業(yè)共6個領域,總投資約2704億元;江西面向非國有資本開放300個示范項目,擬引入2701億元非國有資金;甘肅首批推出100個基礎設施等領域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廣東97個總投資2120億元重大項目向民間投資招標;重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yè)面向非公資本推出110個共2650億元合作項目;四川出臺的首個《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將以金融、鐵路、能源、電信等行業(yè),健康、養(yǎng)老等服務業(yè)以及市政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危舊房棚戶區(qū)等領域為突破口,加快向民間資本推出投資項目。
“地方密集推出重大項目向民資開放,重要背景是經濟增速放緩,地方面臨穩(wěn)投資、穩(wěn)增長壓力。”廣東省社科院珠江區(qū)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表示,對消費難以調控、外貿基本固定,有關部門只有投資這駕馬車可以掌控。但是,地方政府平臺公司負債都比較高。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教授林江認為,今后地方政府融資將主要通過兩個渠道實現(xiàn):一是來自金融創(chuàng)新,二是來自民間投資。林江認為,從商業(yè)原則看,只要銀行認定風險可控,政府的一些項目依然可從銀行獲取融資。“當然中央政府更希望用債券、基金、擔保等多種金融工具盤活存量以及民間資本。”
“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民間資本大有可為。”國家發(fā)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黃民近期表示,無論是地方還是中央,都可能會出臺相應引導性政策。“民資參與比例肯定會越來越大。”
憂慮尚存
“民資可能會對其中一些項目感興趣,但不會大規(guī)模進入。”成建三認為,民資短期內不會接盤這些政府項目,這些項目中大概只有20%至30%能產生效益,且民資也不是那么富余。
接受記者采訪的一些民營企業(yè)人士表示,與國企相比,民企貸款利息高、成本大。若依靠自有資金投入,很難保證收益率。很多投資項目周期長、收益慢。
從上述中央和地方力推的民資開放領域看,國企已向民資敞開大門。“民資進入后,能否具有話語權是企業(yè)最關心的問題,”唐山實業(yè)集團總裁韓文臣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坦言,民企參股國企,基本不會超過30%,占股比例小,企業(yè)恐怕很難掌握話語權。
在韓文臣看來,除占股比例小難掌話語權外,長期以來國企管理體制也令企業(yè)擔憂。國企壟斷性不會因民企進入短時間內就發(fā)生改變,這讓不少民企不敢進。一方面,國企管理體制改革不完善,民企很難適應現(xiàn)在的管理體制。另一方面,目前經濟增速整體放緩,不少民企自身發(fā)展都面臨困難。因此,民企不敢進、沒能力進成為當前民資困局。
黑龍江泓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建業(yè)在此次民資開放領域中大舉進軍清潔能源工程項目。徐建業(yè)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公司已在黑龍江、浙江、山東等地開展光伏農業(yè)項目,布局清潔能源工程。“由于分布式光伏統(tǒng)一標桿電價補貼政策尚未發(fā)布,現(xiàn)在公司進行的是前期布局,一旦政策落地,各地項目便可立即開工。”
記者梳理國務院公布的80個社會資本投資的項目發(fā)現(xiàn),鐵路、清潔能源、現(xiàn)代煤化工等投資巨大。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估計,在80個項目中,未公布具體項目的30個光伏發(fā)電工程,可能要投資2000多億元。
徐建業(yè)表示,僅靠民企自己積累資金投入是不可能的。這些項目引進民資還需當地政府支持,尤其是政策支持。他坦言:“很多地方的政策沒有連續(xù)性,不少企業(yè)一直持觀望態(tài)度。”
投資細則亟待明確
“在各地政策完善后,預計明后年民企投資將爆發(fā)。”徐建業(yè)認為,盡管中央積極推動鼓勵民企參與各項投資項目,但由于很多項目具體投資細則不明確,企業(yè)難以計算投資收益比,所以投資較謹慎。
完善制度設計,讓民資參與具有可操作性是不少業(yè)內人士共識。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張磊認為,重要的是制度設計問題。前期至少有一個明確指導,即明確民資參與投資后能有哪些權益,而不只是簡單投資方。否則,民資就會擔心投資的回報收益與風險。
在中投顧問產業(yè)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看來,此前促進民資政策不佳的原因主要是政策落實不到位。一方面,體制性、政策性障礙仍未解除,民資進入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部分實施細則不具體、操作性不強,這使民資徘徊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門外。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分析師王遠鴻認為,要想民資進入一些壟斷、基建領域取得明顯進展,除政府鼓勵外,還要打破市場門檻、壟斷,讓民資參與具有可操作性,同時按照市場方式經營,保障民資收益。還應進一步完善法制環(huán)境,加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保障民資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