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面圖紙設計到CAD制圖,再到如今3D立體打制造模式,制造業(yè)從設計到生產都在不斷進步當中。如今,在3D打印尚未全面投入工業(yè)制造之時,業(yè)界又提出了4D打印概念,制造業(yè)技術革新可謂是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
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力學工程系副教授杰瑞·齊和新加坡技術與設計大學的馬丁·杜領導的科研團隊,將擁有“形狀記憶”能力的聚合纖維混入傳統(tǒng)3D打印技術使用的復合材料中,制造出可以像“變形金剛”一樣變換出各種形狀的復合材料。
馬丁·杜表示:“在這一實驗中,最初的產品架構由3D打印技術完成,然后‘形狀記憶纖維’的編程活動開始啟動,為這一架構制造出第4個方面——時間依存。”
4D打印概念是于2013年4月,由麻省理工學院自動化實驗室創(chuàng)始人斯凱勒·蒂比茨首次提出的。按照蒂比茨的解釋,所謂4D打印技術就是“自我組裝”,即材料自動變成為預設的模型。他的研究團隊曾將復合材料制成的繩子放到水中,繩子會按照預先設計好的形狀變形。
馬丁·杜表示:“我們制造出了可以基于不同的物理力學原理自動變形的復合材料,從而對蒂比茨的4D概念進行了擴展。使用‘形狀記憶’復合纖維為復合材料制造出滿意的形狀變化,關鍵在于纖維的設計架構,包括其位置、方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