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首座標準配送式智能變電站——江蘇丹陽110千伏陵口變電站正式投運;在遼寧朝陽,國內首座集成智能變電站通過驗收……智能變電站是電網運行數據的采集源頭和命令執(zhí)行單元,與其他環(huán)節(jié)聯系緊密,隨著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不斷深入,許多地方都加快了變電站智能化的建設或改造。同時,為助力電網發(fā)展方式轉變,引領世界智能變電技術發(fā)展方向,國家電網公司開展了新一代智能變電站設計與建設研究,全面梳理、歸并整合智能變電站的功能需求。
正由“點”向“面”鋪開
據介紹,智能變電站是采用先進、可靠、集成、環(huán)保的智能設備,以全站信息數字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為基本要求,自動完成信息采集、測量、控制、保護、計量和檢測等基本功能,同時具備支持電網實時自動控制、智能調節(jié)、在線分析決策和協同互動等高級功能的變電站。
國網相關人士表示:“智能即人性化,就是把變電站做成像人在調節(jié)一樣,當低壓負荷量增加時,變電站送出滿足增加負荷量的電量;當低壓負荷量減小時,變電站送出電量隨之減少,確保節(jié)省能源。”隨著智能變電站技術的日臻成熟、標準的完善、造價的降低,其建設進度不斷加快。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國家電網已新建并投運220座智能變電站。
從北川110千伏智能變電站到世界最高電壓等級智能變電站——750千伏延安變電站,從國內首座以“鏡像”方式布局的500千伏智能變電站——500千伏常熟南變電站,到國內首座高度集成的智能變電站——遼寧朝陽220千伏何家智能變電站,再到首個建成投運的配送式智能變電站——江蘇丹陽110千伏陵口變電站……我國智能變電站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
據了解,現階段智能變電站主要采用“一次設備+智能終端+傳感器”的模式實現一次設備智能化,實現對一次設備的在線監(jiān)測和狀態(tài)檢修,采用“常規(guī)互感器+合并單元”模式實現信息采集數字化,部分變電站采用了電子式互感器。變電站自動化系統(tǒng)采用“三層兩網”結構,保護采用直采直跳方案。對少量二次設備進行優(yōu)化整合,如在110千伏電壓等級采用了保護測控一體化集成裝置。
同時,這些變電站還根據電壓等級和工程類型不同,增加了一些對應的智能化功能,為我國智能變電站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如750千伏延安智能變電站的智能站超高壓電子式互感器、斷路器和變壓器等智能設備為世界首臺首套……可以說,圍繞智能變電站工程建設,我國在智能電網變電環(huán)節(jié)取得重大突破,在核心技術、關鍵設備研制、標準制定、工程建設、運行維護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實踐證明,智能變電站大幅提升了設備智能化水平和設備運行可靠性,提高了資源使用和生產管理效率,使運行更加經濟、節(jié)能和環(huán)保,并有效緩解了供電壓力,改善了電網結構,保證了當地居民的供電安全。
啟動建設新一代智能變電站
目前,國家電網正加快推動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示范工程建設,主要由4個直轄市電力公司和湖北省電力公司承擔。如北京市昌平區(qū)220千伏未來科技城新一代智能變電站是唯一一座220千伏戶內變電站;天津高新園110千伏變電站以“系統(tǒng)高度集成、結構布局合理、裝備先進適用、經濟節(jié)能環(huán)保、支撐調控統(tǒng)一”為最終建設目標……
究其原因,盡管第一代智能變電站在設備研制、設計建設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且提高了設備故障預判與處理、事故異常處理的準確性和快速性,保障了電網安全運行,促進了智能變電站的集約化管理。但同時,由于系統(tǒng)較多、功能分散,在整體建設理念、技術創(chuàng)新、設計優(yōu)化、標準制定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電網開始加快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建設。
國家電網相關人士指出:“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將實現專業(yè)設計向整體集成設計的轉變,一次設備智能化向智能一次設備的轉變,是先進適用技術的集成應用。”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將重點攻克變電設備自診斷、站域及廣域保護控制系統(tǒng)等關鍵技術,大幅減少占地面積,顯著提升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