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 推動火電閥門國產化

時間:2010-04-16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如何推進火電閥門的國產化進度,即通過協(xié)會的組織運作,并依托電力、冶金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同時爭取國家政策的支持。

      下一步如何推進火電閥門的國產化進度,中國通用機械工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張雨豹心里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即通過協(xié)會的組織運作,并依托電力、冶金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同時爭取國家政策的支持。
  
  而這個曲線突圍的辦法,已被中國通用機械工業(yè)協(xié)會成功運用在核電泵等領域。
  
  國產化之急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閥門用量較大的國家。僅就電力工業(yè)來說,到2020年全國裝機容量保守地估算將達到9億千瓦,照此每年要新增裝機3000萬千瓦以上,平均每年投資5000億元以上,這意味著核電站、高效低污染大型火電機組建設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時期。而一臺火電機組需要上萬多只閥門。
  
  如此喜人的市場預期,令閥門企業(yè)為之興奮,但橫在前面的最大問題卻是我國火電閥門大量進口,國產化情況不容樂觀。
  
  是什么影響了用戶選購國產火電閥門呢?是國產閥門滿足不了要求還是性價比弱?對此,張雨豹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認為,以對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配套閥門為例,從技術上講,90%的閥門可由國內配套,只有極少量高參數安全閥和調節(jié)閥技術我們還未完全掌握。
  
  從價格來衡量,火電閥門國產化也會給火電機組設備總承包方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比如一臺60萬千瓦超臨界火電機組僅四大管道閥門全部進口需6000萬~9000萬元人民幣,如果全部國產化只需3000多萬元人民幣;一臺60萬或30萬千瓦亞臨界火電機組四大管道用閥門全部進口需5000萬~7000萬元人民幣,如果全部國產化只需2000多萬元人民幣。
  
  那又是什么擋住了用戶選購國產閥門的念頭呢?張雨豹認為,這與行業(yè)特質有很大的關系。
  
  由于這些設備的意義非常重大,承擔方的責任風險意識非常強烈,在沒有可借鑒的前提下不敢貿然嘗試國產設備,更愿意相信曾為火電機組配套過的進口設備。這就給我們的“首臺首套”的推廣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因此,即使國產化的經濟效益顯著,但用戶方也不會輕易選擇國產設備。
  
  多方合力才能改觀
  
  怎么辦?單兵突圍顯然行不通。
  
  張雨豹說,閥門行業(yè)是目前通用機械行業(yè)經濟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子行業(yè),2009年該行業(yè)產值在1300億元左右??墒窃撔袠I(yè)特點是企業(yè)數量很多,據協(xié)會統(tǒng)計就有幾千家,且單個企業(yè)的產值規(guī)模都不大,有幾個億就是非常不錯的企業(yè)了。
為了推進火電閥門的國產化工作,協(xié)會這兩年對行業(yè)企業(yè)分梯隊進行摸底調研。對具備技術、生產制造能力的企業(yè),只是由于客戶不信任原因難以開展國產化項目的,由協(xié)會組織,爭取國家首臺套政策支持;對于有基礎,但技術方面還稍微欠缺的,則組織進行攻關;技術差距較大的,則要組織產學研,進行技術合作。在今年2月份由協(xié)會組織召開的超超臨界機組火電閥門國產化座談會上,大家更是達成共識。針對關鍵產品的研發(fā),要成立調研小組進行調研,根據產品研發(fā)和應用的難度,分階段、分步驟來確定研發(fā)課題及課題承擔單位。
  
  同時成立由行業(yè)協(xié)會、業(yè)主、設計院組成的專家組,對研發(fā)課題項目進行指導和產品鑒定,通過鑒定的產品在依托項目進行首臺試用,并建議國家對使用首臺替代進口閥門的單位給予一些政策支持。
  
  正是因為有了明確的方向,企業(yè)也加快了產品研制的步伐。比如近日由哈電集團哈爾濱電站閥門有限公司研制的為1000兆瓦超超臨界機組配套的全量型安全閥通過了國家級技術鑒定,汽水系統(tǒng)截止閥、止回閥、水壓試驗堵閥通過了國家級產品鑒定。
  
  張雨豹認為,對于設備的生產企業(yè)來講,應加強自身的新品開發(fā)能力建設和企業(yè)管理,不斷地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新,加強新產品的開發(fā)和推廣應用,以適應用戶不斷變化的產品技術需求。同時,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后期服務水平,并堅持不懈地做好產品全程服務。
  
  但他強調,如火電閥門設備的國產化,只靠閥門制造企業(yè)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政府的支持是成功的關鍵。比如國家在稅收上給予具體的政策支持,包括建立首臺(套)國產設備使用的風險基金和保險機制等。
  
  此外,要改變以往“重主機,輕輔機”的做法,政府也可以將閥門國產化納入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研制攻關專項的內容,并給予必要的政策性支持。加大科研費用投入和技術改造支持力度,作為獨立的專項列入重大裝備科研攻關國家計劃;在安排國債技改投資項目時,也應將電站輔機作為重點,支持幾家有較好基礎的大型閥門骨干企業(yè)改善工藝裝備、完善檢測手段,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m.u63ivq3.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