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人工智能還只是人類的工具

時間:2017-11-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創(chuàng)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對人工智能持有積極態(tài)度,不過他并不認同人工智能將全面代替人類的看法。

創(chuàng)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對人工智能持有積極態(tài)度,不過他并不認同人工智能將全面代替人類的看法。在他看來,在未來20年內,人工智能還不能獨立進行常識性的推理、創(chuàng)造及規(guī)劃工作,它們也不會擁有自我意識、情感及人類的欲望。

人工智能只是人類的工具

新京報:最近谷歌旗下公布最強版AlphaGo,代號為“AlphaGoZero”,和以往版本最大的不同就是脫離了人類既有棋譜,只學了圍棋的基本規(guī)則、從亂下開始,自學成才。這是否意味著機器的智力將超越人類?

李開復:在某個垂直領域,AI在給定任務中的表現被已經證明遠遠超越人類,這在未來十年會產生巨大商業(yè)和社會價值。比如創(chuàng)新工場投資的曠視科技(Face++),現在可以同時識別300萬張人臉,還有創(chuàng)新工場投資的智融集團,它的產品用錢寶8秒鐘就可完成貸款審批,每月放款量可達150萬元,遠超銀行。

如果將這些AI技術變成平臺化的人工智能工具箱,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將惠及全人類,創(chuàng)造大量的財富。從數據驅動的AI,到收集新數據的傳感器,再到以無人駕駛、機器人為代表的全自動化階段,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

至于AI是否能復制人腦,全面超過人類?我不看好,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個事情不會發(fā)生。從技術角度來看,人工智能只是人類的工具而非一種智慧形式。今天的人工智能,只是在某一個狹窄領域基于大數據優(yōu)化,只是個很厲害的模式識別引擎。這些技術在給定任務中的表現已經被證明可以完全超越人類,可以為人類所用,提升效率,節(jié)省時間用來做更有趣的事情。但是,至少在未來20年內,人工智能還不能獨立進行常識性的推理、創(chuàng)造及規(guī)劃工作,它們也不會擁有自我意識、情感及人類的欲望。

新京報:所以機器還不能取代人的思考?

李開復:AlphaGoZero的工程和算法確實非常厲害。但千萬不要對此產生誤解,認為人工智能是萬能的,所有人工智能都可以無需人類經驗從零學習,得出人工智能威脅論。AlphaGoZero只能在單一簡單領域應用,更不具有自主思考、設定目標、創(chuàng)意、自我意識。即便聰明如AlphaGoZero,也是在人類給下目標,做好數字優(yōu)化而已。這項結果并沒有推進所謂“奇點”理論。

符合5秒準則的職業(yè)可能被取代

新京報:你之前提到,下一階段50%的人可能失業(yè),被認為聰明的人應該趕快解決這個問題。你對此有什么好辦法?人們該做什么避免失業(yè)?

李開復:我有一個“五秒鐘準則”,即一項本來由人從事的工作,如果可以在5秒鐘以內的時間里,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作出相應決定,那么,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我個人預測,從事翻譯、新聞報道、助理、保安、銷售、客服、交易、會計、司機等工作的人,未來10年將有約90%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

所以大家可以評估一下自己的工作,如果在“五秒鐘準則內”,就要趕緊做些改變了。改變的大的方向是,要往高處走,要深度思考,要跨領域。你要知道人工智能的限制是什么——人工智能是在單一領域基于大數據進行客觀判斷的系統,那我們就要做戰(zhàn)略型的跨領域的更深入的思考。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新聞報道領域現在應有寫稿程序,一些體育賽事、公司發(fā)布的季度財報、股市分析這些內容機器已經可以完成。那么你就去做難度大一點的文章,比如針對多領域的分析,一些橫跨政治、經濟、文化的內容,可能需要10年時間AI才能完成這樣的報道。但像普利策獎獲獎作品,AI也許永遠也寫不出來。

不止一次有人問關于“AI替代工作”的問題,我都在提醒大家要有兩個角度的眼光。一方面是AI對于簡單的、重復性的工作的替代,另一方面是新的機遇和機會。未來可能只有10%的人能做到有創(chuàng)意或戰(zhàn)略性或頂尖的工作,但并不意味著另外90%的人就無事可做。他們可能會走向服務性的、最好是有愛的工作。即便不是全部90%的人都從事這樣服務型的工作,假設只有50%做到,還有20%提早退休,15%迷戀VR游戲,4%得抑郁癥或其他心理疾病,1%成為搗亂分子。這樣社會也穩(wěn)定下來了,不是嗎?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m.u63ivq3.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