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猛然一抬頭,發(fā)現(xiàn)路邊樹木掩映的農(nóng)家院落內,造型逼真、比兩層樓還高的“擎天柱”“大黃蜂”默默注視著你……這不是電影里的橋段,3月26日下午,記者在山東章丘市圣井鎮(zhèn)小冶村體會到了被機器人“包圍”的感覺。
這些機器人的主人是劉憲會,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家里還有好幾畝地呢,機器人中看,但它們可種不了地。”當然,45歲的劉憲會不光會種地,這些年在外蓋過房、干過裝修,也做過電焊工,是個不安于現(xiàn)狀的能人。
“去年9月份,聽說南方有人造純金屬的機器人,我當時就動了心思,再一打聽,山東還沒有人干這個,我就決定開始行動。”劉憲會說,沒有人指導,純粹是自己和幾個工人摸索著干。9月底,第一個3米多高的金屬機器人誕生了,重達兩噸。很快,山東濰坊一家公司聞訊而來,花3萬元從劉憲會手里買走了這個大家伙,放在公司門口招攬顧客。
嘗到甜頭的劉憲會“根本停不下來”,他已不局限于“變形金剛”里的機器人造型,開始構思各種奇形怪狀的“神器”,從高度、外觀和性能上嘗試創(chuàng)新。
在劉憲會租來的院落內,大大小小的機器人還有十幾個,除了“變形金剛”里的機器人造型,還有恐龍、蝎子甚至“關公”造型的機器人,“最高的一個超過了10米,被東北一家大公司買走了。”
看起來“高大上”的機器人,是不是也需要各種“高精尖”的制造設備呢?初中沒畢業(yè)的劉憲會的答案是:最精密的設備就是人的這雙手。在車間里,堆放著各種廢舊的金屬零件,幾個工人手拿焊槍,圍著一個紅色的半成品機器人在工作。
“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焊,一個螺絲一個螺絲地擰,從頭到腳,純手工打造。”劉憲會說,每個機器人都有個大概的圖紙,但具體到其身體某個部位的細節(jié),都裝在腦子里,不需要圖紙,“一般來說,半米高的機器人,從構思、選材到制作成功,需要5天時間,10米高的,也不會超過20天。”
劉憲會說,現(xiàn)在這些機器人眼睛發(fā)光、手臂會動、會說話都不是難事,最難的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讓他們走路,目前正在研究。
一位參觀者說,身材高大、體重以噸計造型逼真的機器人,在劉憲會的指揮下這么快造出來,他自己也算半個“機器人”。
按照劉憲會的想法,打造受市場歡迎的機器人還只是第一步,他想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融入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和歷史元素,“先以‘武圣關公’為主打造三國時期的五虎將系列,然后再做出十二生肖系列。”劉憲會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